九九在线免费观看AV_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黑人_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_九七无码免费人妻超级

記“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”獲得者辛同保

2013-11-01 08:59:13 來源:臨汾新聞網   瀏覽次數:

 

日前在陜西西安舉行的2013年度“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”頒獎大會上,堯都區(qū)農廣校常務副校長辛同保獲此殊榮,是全省農廣校系統(tǒng)唯一獲獎者。

在30多年的農廣校教育教學生涯中,辛同保扎根基層、愛崗敬業(yè)、無怨無悔,以“培養(yǎng)新農民、建設新農村、推廣科學技術”為己任,大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,將先進的農業(yè)科技知識傳播到基層,以執(zhí)著的追求和無悔的選擇書寫著“科教興農”的壯麗篇章。

 

扎根基層 無悔付出

現年53歲的辛同保,1981年省畜牧獸醫(yī)學校畢業(yè)后便在農廣校參加工作。在農廣校,他一干就是30多年,把青春年華和全部所學都奉獻給了熱愛的農業(yè)教育教學工作。多年來,他辛勤耕耘,積累了168萬字的輔導材料,整理學用結合典型材料350多份,這些傾注著他的畢生心血與辛勤付出的文字,成為了農廣校教學的重要素材。

在工作中,辛同保既是輔導員又是管理員,既是指揮員又是戰(zhàn)斗員。

無論是上臺講課還是教學管理,他都認真對待、樣樣用心;不管是雙休日還是節(jié)假日,只要是工作需要,他都從未耽誤、盡職盡責。有一年,舉辦果樹培訓班時,為了不耽誤上課,他把正在生病的兒子送回了農村,讓父母照管,一去就是20來天。期間,孩子病重村醫(yī)建議進城治療,老父親四處找他也不見人,只好雇了個三輪車把孩子送進了醫(yī)院。等他講課回來趕到醫(yī)院時,孩子已是滿身的豆痂。面對家人的埋怨,他賠著笑臉說:“這不是培訓日程已安排好,沒法變動了嘛!”2006年,堯都區(qū)被農業(yè)部列為“農業(yè)科技入戶直通車”項目實施縣(區(qū))后,他自己駕駛直通車,進村入戶、宣傳科技、巡回講課,為農民提供教育培訓、科學普及、技術推廣和信息傳播服務。7年間,他累計下鄉(xiāng)730余次,跑遍了全區(qū)17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372個村,把專家送到了農村、把技術交給了農民、把物資送到了田間地頭,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農民的心坎上。為此,農民們高興地稱他為“農業(yè)科技直通人”。

 

培育農民 碩果累累

農廣校是培養(yǎng)新型農民、推廣新技術的重要平臺。為此,辛同保充分發(fā)揮農廣校(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)的作用,積極探索,大膽實踐,改革創(chuàng)新,多形式、多渠道、多層次開展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(yǎng),新型農 民培訓開展得有聲有色。

針對農廣校學員年齡跨度大、文化水平層次不一的現狀,他大膽改革辦學形式和層次,調整專業(yè)設置,變“單獨辦學”為“農科結合、農教結合、院校結合、校站結合、軍民結合”的“五結合”辦學模式;變“單一自學”為“自學、收聽、收看、面授、實驗、實習”等多種教學形式;由單一的中專學歷教育,拓展到大專、中專、綠證(初農)、短期培訓4個層次并舉的辦學層次;專業(yè)設置由農學專業(yè)增加到農經、機電、加工、鄉(xiāng)村管理等15個專業(yè),充分發(fā)揮了一校多能的作用。在教學過程中,他堅持“依靠大專院校辦大專,依靠廣播、電視辦中專,依靠農科人員辦班培訓”,為新農村建設培育輸送了大量實用人才。30多年來,累計舉辦中專班27期、大專班11期、綠色證書培訓班6期,學員達2萬人;先后舉辦各類短期實用技術班466期,培訓農民5.6萬人次。

辛同保不斷創(chuàng)新農廣校辦班模式,把以往設在縣上的教學班辦到了大陽鎮(zhèn)上陽村,做到培訓教師、媒體資源和人才培養(yǎng)進村“三進村”,使學員足不出村就能學到致富技術,實現了農業(yè)科技與農民的“零距離”接觸,深受農村干部群眾歡迎。難怪學員們都高興地說:“學校辦到家門口、專家教授到地頭、教學實際相掛鉤、學員學習有勁頭?!?/p>

 

傳播科技 放飛希望

多年來,辛同保立足堯都區(qū)實際情況,著手推進農業(yè)產業(yè)結構調整,大力推廣農業(yè)科學技術,先后組織實施科技入戶項目、陽光工程、玉米豐產方建設工程、標準化果園建設、百萬中專招生計劃等16個項目,推廣測土配方施肥、地膜覆蓋、旱地免耕法、秸稈還田、日光溫室蔬菜栽培等25項新技術、13個新品種,推廣面積達230萬畝,深受農民朋友歡迎。

2008年,他組織實施農業(yè)科技入戶項目,在劉村鎮(zhèn)的13個村培養(yǎng)示范農戶500個,建設玉米豐產方1.3萬畝,選用“晉單52號”、“豐黎9號”和“強盛16號”為主推優(yōu)良品種,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秸稈還田技術。

他編印《玉米豐產栽培技術》《堯都區(qū)測土配方施肥技術》《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培訓教材》,在項目區(qū)全面推廣玉米“一增四改”增產技術,取得明顯成效。當年,項目區(qū)玉米平均畝產446.3公斤,比前三年平均畝產390公斤增加56.3公斤,增加玉米產量73萬公斤,農民增加收入54萬元。

為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,促進農民增收,辛同保積極承擔實施了“陽光工程”培訓任務。幾年來,累計培訓農民工6.3萬人,轉移1.4萬人,農民工增收7.5億元,人均年增收9240元。

多年來,辛同保的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和肯定。他先后獲得“全國農業(yè)廣播電視教育先進工作者”“農村技術承包獎”等各類表彰獎勵48次。面對榮譽,他淡淡地說:“其實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工作,沒什么好炫耀的。既然我選擇了農廣校工作,就要腳踏實地、扎根基層,心系農村、心貼農民,以滿腔的熱情為農民朋友服好務,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相關鏈接: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”是國際友好人士、日本國際協(xié)力財團理事長神內良一先生捐資3000萬元設立的專項農業(yè)獎勵,主要獎勵基層農業(yè)技術推廣人員和示范農戶。它是我國目前唯一的、長期堅持獎勵基層推廣人員和農戶的獎勵項目,被視為我國基層農業(yè)技術推廣領域的最高獎項,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。

該基金從1997年設立至今,已成功舉辦14屆。

 

本報記者 田青松

     

責任編輯:秦芳媛
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日報晚報版、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